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十四五”时期,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教师队伍从基本支撑向高质量支撑转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院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把人才工作列入党委会议题,学院“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学院“十四五”规划又提出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人才办、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上的作用,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让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政治素质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培训,出台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坚决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定期开展师德主题教育,突出“明师德要求、强‘四史’教育、学师德楷模、遵师德规范、守师德底线、建师德体系”6个抓手,制定严格的制度,把有关标准和要求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激励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为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发挥榜样作用。
二是面向新时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立足行业外聘专家,壮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近年来,柔性引进彭苏萍院士为学院特聘教授,聘请国内生态修复顶尖专家白中科教授和胡振琪教授为特聘专家,聘请“全国技术能手”姚武江、“鲁班奖”获得者王毅东等一批校友及企业和行业专家充实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中。实施“双百工程”,推进百名企业技术专家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百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强化实践经历、工程背景和行业实践能力。2021年以来,共招聘具备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教师34人。学院出台《“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教师177名。依靠“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强化应用型课程建设。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平台下设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平台下设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开展仿真生产现场教学、仿真生产过程教学、仿真企业设备开展实训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得到锻炼。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西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立项54项,教改项目立项72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立项50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立项3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
三是进一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激发教师创新潜力和活力。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评价环节的标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破除“五唯”评价倾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教学工作和实绩作为基本要求;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不再“数篇篇”“看分数”;把同行评价纳入评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评审组织的作用,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专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体系的构建,培育学院事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既要高端人才的“塔尖”,更要有数量众多的青年人才的“塔基”,构建起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近年来,柔性引进的中国工程院王一德院士指导学院“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彭苏萍院士及白中科教授和胡振琪教授,积极参与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重大活动,指导青年博士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指导学院“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教学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中都聘有企业、行业的专家担任委员。学院加快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链条,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各类业务技能培训,为教师提供多样性的交流机会;充分发挥教学赛事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督、导、评”相结合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建立“校系”两级教师培养联动机制,激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广筑牢优秀师资队伍的“塔基”,为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奠定坚实基础。